在日常写作或交流中,我们常会遇到"联袂"和"连袂"两个词,不禁让人疑惑: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呢?此外,还有人误以为"袂"字读作"jue",其实正确读音是【mèi】,与“妹妹”的“妹”同音。

“袂”,指的是衣袖。《说文解字·衣部》中说:“袂,袖也。” 在古代的著作和典籍中,“袂”字的使用频率很高,例如:

《左传·宣公十四年》:“楚子闻之,投袂而起。”(楚国国君听闻消息,猛然甩袖站起。)

唐·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风吹仙袂飘飘举,犹似霓裳羽衣舞。”(仙人的衣袖被风吹得飘飘扬起,就像霓裳羽衣舞一样。)

唐·柳宗元《与崔策登西山》:“连袂度危桥,萦回出林杪。”(携手并肩跨过危险的桥梁,曲折前行走出树林。)

由此可见,古人笔下的“袂”字,往往与衣袖飘动、行动举止息息相关。

此外,从字形上看,“袂”字的篆文字形由“衣”和“夬”构成。

“衣”表示衣服的轮廓,是本义。

“夬”在甲骨文中表示缺口、开口,与“缺”相关。比如与玉玦就是有个缺口的。

“袂”字的造字本义是指敞开的袖口,形象地展现了古代衣袖的特点。随着文字演变,隶书和楷书进一步规范和简化了“袂”字的形态,使之更接近现代汉字的书写形式。

至于究竟是“联袂”还是“连袂”?

事实上,“联袂”和“连袂”都可以使用,意思相同,都是形容衣袖相连,引申为“携手同行”或“共同参与”。例如:

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归山》:“党祸起新朝,正士寒心,连袂高蹈。”(朝政混乱,正直之士心寒,携手归隐。)

现在的电影大片在做宣传时,经常会说几大明星“联袂”出演。

从使用频率来看,“联袂”更为常见,“连袂”稍显文雅,适合古典文风。因此,在日常书写中,优先推荐使用"联袂"。

正在读文章的你,是否曾读错过“袂”字,或者对它的读音没有把握?不妨在评论区试试用拼音输入法键入【mei】,看看能不能找到“袂”字!

简单的一个动作,就能让你事半功倍,印象深刻!别忘了在评论区晒出你的实验结果哦!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