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🔼题目:抗阻训练处方变量对健康成年人骨骼肌质量、力量及身体功能的影响:一项伞式综述作者:Jonathan C. Mcleod , Brad S. Currier , Caroline V. Lowisz, Stuart M. Phillips 你是否曾纠结于 “练多少重量”“做几组几次”“每周练几天”?一篇发表在《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》的伞形综述,汇总了44篇系统综述的数据,告诉你抗阻训练(力量训练)如何科学规划才能最大化增肌、提力!无论你是健身新手还是有一定基础,这些结论都能帮你避开误区,高效训练。
📊 抗阻训练,真的能改变身体吗?答案是肯定的!研究发现,与不运动相比,抗阻训练能显著提升:
肌肉量4项研究一致证实,抗阻训练能有效促进肌肉肥大(增肌);力量6项研究中4项显示,训练后肌肉力量明显提高;身体功能尤其对中老年人,能改善步态、起身速度等日常活动能力。关键是,这些效果不挑人 —— 无论年龄、性别,只要坚持,都能看到变化!
🏋️♂️ 影响增肌的核心变量想练出更多肌肉?这3个因素最关键:
训练容量(组数)容量 = 每组次数 × 组数 × 重量,其中 “组数” 影响最大。研究发现:
每周每块肌肉练 10 组以上,增肌效果(9.8%)比练少于 5 组(5.4%)更明显;多组训练(2-3 组)比单组训练增肌效果更好,但 4-6 组与 2-3 组差异不大。新手建议从每周每块肌肉 5-10 组开始,逐步增加。肌肉收缩类型离心收缩(如下蹲时下蹲阶段、哑铃下放阶段)比向心收缩(用力举起阶段)更能刺激肌肉生长。但不必刻意单独练离心,常规训练(如深蹲、卧推)已包含足够离心成分,兼顾安全性和效率。
重量(负荷)意外吗?轻重量(<60% 最大重量,能做 15 次以上)和重重量(≥80% 最大重量,只能做 8 次以下)的增肌效果差不多!只要练到接近力竭,轻重量也能练出肌肉。这对关节不适或新手很友好 —— 不必盲目追求大重量。
⚡ 提升力量的关键技巧想让卧推、硬拉更有劲?这4点要牢记:
重量(负荷)重重量更利于涨力量!高负荷(≥80% 最大重量)训练的力量提升效果,明显优于中低负荷。建议每周安排 1-2 次大重量训练(如5×5 训练法)。
训练频率每周练得越勤,力量进步越快:
每周练4天比1天效果好;但要注意,同一部位肌肉需休息48小时,可拆分训练(如胸肩臂 / 背腿核心循环)。训练容量(组数)2-3 组训练的力量提升比 1 组好,但4-6组并不比2-3组更优。对新手来说,每组 8-12 次、2-3组是性价比之选。
训练顺序先练复合动作(如深蹲、硬拉),再练孤立动作(如二头弯举)。复合动作更依赖整体力量,精力充沛时做能举起更大重量,刺激神经适应,进而提升力量。
❌ 这些因素,其实影响不大别再纠结这些细节了,研究显示它们对增肌和力量影响很小:
组间休息时间无论是30秒还是3分钟,只要总容量相同,效果差异不大;是否练到力竭不必每次都练到完全动不了,接近力竭(还能做1-2次)即可,过度力竭可能增加受伤风险;动作速度快慢节奏均可,新手建议控制速度避免借力,进阶者可尝试爆发力训练(如快起慢放);训练周期安排线性周期(逐渐加重量)和波动周期(重量忽高忽低)效果差不多,保持渐进超负荷(慢慢加重量 / 次数)更重要;训练时间早上练和晚上练,增肌涨力效果一样,选自己状态好的时间即可。📝 不同人群的训练建议
新手:重量选能做10-12次 / 组的负荷,每周练2-3次(全身训练),每个动作2-3 组。优先掌握动作规范(如深蹲膝盖不内扣、卧推肩胛骨收紧),再逐步加量。
想增肌者:每周每块肌肉练2次,每次3-4组,重量可选轻至中等(能做8-15次),保证每组接近力竭。搭配足够蛋白质(每天1.6-2.2g/kg 体重)和休息。
想涨力量者:每周安排1次大重量训练(5-6次 / 组),1-2次中等重量(8-10次 / 组),重点练复合动作。每周训练 4-5天,拆分部位避免过度疲劳。
中老年人:轻重量(能做12-15次)、2-3组即可,优先练深蹲、推胸、划船等功能性动作,提升日常活动能力,降低跌倒风险。
💡 总结:抓大放小,高效训练抗阻训练的核心是 “渐进超负荷”—— 慢慢增加重量、次数或组数。不必纠结细节,记住:
增肌:多组数+接近力竭+轻/重重量均可;
涨力:重重量+高频率+先练复合动作;所有人都能受益,关键在坚持。现在就行动起来吧!哪怕每周练2次,每次30分钟,也能看到身体的积极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