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治帝年少性格急躁,他执意要做的事情别人很难阻挡,不过他也做出了让步,他下令将皇后降为静妃,改居侧宫。后来博尔济吉特氏返回了蒙古草原,并死在了娘家。

废后不久,朝中开始为顺治帝择立第二位皇后忙碌了。当时顺治帝的后宫虽不乏嫔妃,但他认为没有一个能配得上皇后的称号。因此,他下旨在满洲官民、蒙古王公、大臣以上女子中选择皇后。候选人成千上万,最后还是选定了科尔沁蒙古镇国公绰尔济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,她是废后静妃的侄女。

顺治十一年六月十八日,顺治帝在太和殿举行了盛大的婚礼,迎娶了他的第二位皇后。可是,婚后不久,顺治帝又开始挑剔新立的皇后,说他虽然“秉心淳朴”,然而却“乏长才”。他让礼部收回皇后的册宝,停止对皇后应行的各种礼仪活动,也不准皇后到慈宁宫给孝庄请安。

顺治十三年八月,内大臣鄂和之女董鄂氏成为顺治帝的妃子。他对这位年已十八岁的妃子十分满意,称赞她有“母仪之度,性孝敬,知大礼,不以贵自矜”。在顺治帝看来,董鄂氏简直就是绝代佳人,刚入宫顺治帝就封她为贤妃,一个月后董鄂氏又一跃成为皇贵妃,在后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。

顺治帝共有见于记载的后妃十八人,能使他为之倾倒的,仅皇贵妃董鄂氏一人。顺治帝几次想废掉第二个皇后立她为为后,但因担心若两度废后,会遭到朝臣更加激烈的反对,所以才没有履行这一手续。

实际上,董鄂氏在宫中无论权力还是待遇,都大大超过皇后。顺治十四年,董鄂氏子生一子,其子仅三月便夭折,顺治帝为安慰董鄂氏,追封这个连名字都没来得及起的孩子为和硕荣亲王。两年后,董鄂氏本人也病逝。钟情的顺治帝为此痛不欲生,亲自为她守灵,又传谕辍朝五天,命亲王以下、四品以上官员和公主、王妃以下命妇,齐集景运门内外为董鄂氏哭灵。

接着,顺治帝追封董鄂氏为“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”,并在停灵的承乾宫举行了隆重的追封礼。为了寄托哀思,他命大学士金之俊为董鄂氏作传,又亲自动笔,撰写《孝献皇后行状》。这样,董鄂氏便成了顺治帝的第三位皇后。

第四位皇后是康熙帝的生母佟佳氏,顺治帝在世时是没有名号的庶妃,康熙帝登基后尊为皇太后,康熙二年逝世,年24岁。后累加谥为“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圣章皇后”。佟佳氏本是汉军八旗,康熙亲政后,命抬入满洲镶黄旗,后家抬旗之制自此始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